查看原文
其他

舌尖上的柚子中秋 | 那些人,那些事,那些与月饼有关的回忆

2017-10-04 融媒体中心 南京邮电大学

云南昆明,街头人讲起一段滇氏月饼起源的趣事。

广东东莞的学长,忆起幼时与月饼的牵系。

上海虹桥,小姑娘拉着行李箱踏上了回家的路途。

江苏南京,学长刚收到了来自家乡邮递的月饼。

刚离家不久的学弟学妹,正要与同学们共度人生第一个离家的特殊中秋。


今天,学校学工处给四号留校的

八千多个柚子们统一送出中秋月饼,

留校的柚子们,你们都收到了吗?

NJUPT

这是一年中的团圆日。

在这一天,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学习工作,踏上一段疲惫但甜蜜的归途。他们带上一盒盒精致的月饼,与家人团聚,串亲朋故邻。表达对家人的思绪,连结对故人的牵系。

时代在变,中秋的习俗也在悄然改变。但那曾经寄托着我们对婵娟对亲友思念牵挂的月饼,那些人,那些事,依然在脑内鲜活。

这就是舌尖上的邮子中秋。



云南昆明,人潮熙攘的街市上




A:恩是背时啦!!!

B:咋个啦?

A:你说咋个整啊! 永历圣上为酿不倒脖子啦?你个晓得?

B:雀啦,怕是为了米渣大点东西心痒毛抓呢。你街真呢是憨躇躇呢,管他为酿,先高低整点好吃呢克哄哄塞。

A:么你说整哪样嘛,你街毛沙麻我噶!

B:咋会?要我说了嘛,你克整点“四两坨”塞。

A:囊子雀神怪鸟呢东西?牟听过,怕整球不成!

B:罗里吧嗦呢!有如吃不就阔以啦,不信拉倒!

滇式月饼与广式月饼、京式月饼、苏式月饼并称中国月饼四大流派。其中最有特色的当然要数鲜花云腿月饼。它不仅有着鲜花月饼的清香,还能带来云腿特有的咸香和满足感。


滇式

月饼

鲜花用的是独特的食用玫瑰,云腿通常指的是云南宣威特色火腿。滇式月饼外壳酥脆,咬下一口,就可以看到馅里红白相间,秘制腌肉和玫瑰花瓣友好共处,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,不但吃起来不腻,反而让人觉得过瘾。这一口,就饱尝了鲜花的馥郁芬芳和腌肉的充实浓香。仔细感受,仿佛那鲜艳的花田和古朴的晾晒房就在眼前,不禁沉醉其中。





距其1700公里的广东东莞,

离家的来南京三年的柚子

细数着关于中秋与家的一段回忆





超超

中秋将至,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超市里琳琅满目各式精美的月饼盒子,金黄闪耀。尤记得小时候妈妈拉我上街,我吵着喊着要拿一盒回家。


“阿妈!!我要这个我要这个”

“单位都有发的啦,也会有亲戚来送,没必要买了”


家住广东,中秋之期,别人到家来访,多数会赠上一盒广式月饼作为不错的礼物。最喜欢的莫过于第一口满满莲蓉清香,第二口咬一口蛋黄,稍微一点黏牙的莲蓉让爱吃甜食的我更觉得是充盈着甜蜜,回味之时的那种满足感让我忍不住现在就想去淘宝买它一盒!


广式

月饼

重油、皮薄、馅多,是广式月饼的一贯特点。椰丝、橄榄仁、蜜橘饼,佐以广式香肠、咸蛋黄、叉烧肉,蓉沙的甜与肉类的咸混合,唇齿间味蕾碰撞。广式月饼,无疑是一代人的回忆,辅以粤语“ 靓 ”字做花纹,靓的想是天上皎月,桃花人面。“一口月饼一口茶”,清香的普洱配以甜腻的月饼,杯中有月影,眼中却是故乡的轮廓罢。





虽然还在秋季

中国西北的个别地区却即将迎来北冰洋南下的寒流





翀翀

宁夏石嘴山,一座被贺兰山环抱的塞北工业城市。来自西西伯利亚的寒流总能使冬季气温骤降到零下20多度,冬季的严寒让这里的人们无辣不欢。

每年中秋,姥姥就会在家和好面,将宁夏本地产的大枣、葡萄干、枸杞以及各种谷物,配上上好的雪花糖,熬制出馅料,用擀好的面皮煎炸出酥皮。

姥姥的月饼虽然不那么精致,甚至有点丑丑的,但只要咬下一小口,满满的馅料便会溢出来,甜得心里暖暖的,这才是家的味道啊。一年360多天嗜辣如命的我,只有在中秋和端午这两天才会接触甜食,那就是姥姥亲手包的月饼和粽子啦。


求学南京,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月饼,但我依然记得那属于姥姥独一无二的味道,萦绕在嘴边,牵挂在心里。


京式

月饼

相比江南水乡苏式月饼的松软的酥皮,岭南两广的粤式月饼奢华的雕花,北方的月饼则相比要朴素很多。没有沿海地区月饼中加入的让人眼花缭乱的食材,北方人更钟爱五仁、枣泥和豆沙馅儿,很多人会以为以京津地区的京式月饼就是中国北方的普遍代表了,其实不然,我们西北的月饼,融合了京式的馅料和苏式的酥皮,并结合了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食材,使得西北的月饼粗犷朴素的外皮下却有着精致匠心的馅心。





在中秋的上海虹桥站

从南京到上海的人流熙熙攘攘



我提着重重的的行李箱在P9等着父亲开着车子来接,手机还有电的时候打得最后一通电话,父亲用熟悉又陌生的上海方言说着路上有点堵,让我再等一会儿,就快到了。我无心地应着,心里却有些埋怨父亲没有早些出门,无聊地在候车区转着圈子。

“囡囡!”


熟悉的男中音传来耳畔,我转过身去。父亲从车上下来,左手提着一个塑料袋,他举起袋子,晃了晃,脸上露着笑。

那塑料袋的小盒子里躺着的,是我从小到大一到中秋就吵着要吃的鲜肉月饼。


“爸爸,阿拉会来了!”
(爸爸,我回来了)


鲜肉

月饼

每到中秋,淮海中路的老字号光明邨前总是门庭若市。排队时,小马扎上一坐,可能就是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。从上午七时开始,经验老道的师傅们就没停下揉面裹馅的手,从点心炉里传来的阵阵香味即是每个老上海人心里的中秋味道。刚出炉不久的鲜肉月饼还冒着热气,这股热气卷着肉香,卷着乡情,是月饼最佳的赏味期限。酥软的外皮,只需用舌尖轻轻一抿就会融化在你的口腔;用料扎实的肉馅锁紧鲜甜的肉汁,带给味蕾极致的享受,温暖着脾胃的同时也温暖着每一个上海人的心。





沿着弯弯绕绕的铁路轨道

我们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——江苏




我对于肉月饼的记忆,是从爸妈拎着一个油光光的纸袋子开始的。

比起中秋赏月,一家人围坐餐桌前吃饭聊天,更让人记忆犹新的,估计就是每年中秋节,围在鲜肉月饼摊前一圈又一圈排队买肉月饼的情景了。


还很清楚地记得16年中秋,高三复习阶段,没有假期学校也没有活动,十点结束晚自习妈妈接我回家,心情很爆炸,我和妈妈坐在楼下的长椅上,就着水吃着月饼,看天空觉得很高远也很混沌,月亮很暗,星星很稀。好像生活陷入了囹圄,重复而无尽头,而我总是被自己无果的努力感动。妈妈一直坐在我边上,拍着我的肩,说囹圄之上有青天,说来年六月让爸爸带着我们远走高飞,说着她对我的耐心与理解。

这固然是个乏味又冷清的中秋,甚至月饼也是冷的干涩的,但却曾经给予我无限动力,去与青春期的不调和抗争,向理想地前进。

当在这个平静的九月回顾它,我的眼泪却有些不听话,突然很想爸爸妈妈。


邮子们从南京奔向中国的四面八方,奔向这场团圆,在月饼上感受故土人情的凝聚,也在满月投下的清辉中,留住月饼在口中的酥香。


这就是,舌尖上的中秋,在浓情蜜意里,迎接团圆的节日。


中秋,或许终有一天,会淡化为日历上一个寻常的符号,定格为记忆里的一种颜色。然而游子心系其乡,生活永远向前,只要不变的时节如期而至,中秋,就会依然在游子们手中的月饼里传递不绝。



NJUPT 南邮人都在看的新闻

<我们不做新闻搬运工,我们只在乎你所关注>


监制 / 校党委宣传部、信息中心

文案 / 黄尹婷 张理辉 罗超 陈北欧 王翀 倪瑜笙 朱玲
播音 / 李雨峰 罗超 王翀 黄尹婷 洪苏银
后期 / 黄尹婷

图片来自网络

编辑 / 农捷

投稿邮箱 / rmtc@njupt.edu.cn

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